为用户增值 创共赢生态

汇聚龙信科云数字创新平台最新动态、热门内容

关于公开征求《哈尔滨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

时间:2022-07-08信息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阅读:73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修订版)的通知》(国科发规〔2020〕254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当代会关于“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任务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哈尔滨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构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文件草拟质量,现就《哈尔滨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2年7月18日17:00时前,通过书面、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将相关意见及建议反馈至我局高新技术处。

地址:南岗区中山路181号市民大厦1601室。

电话:0451-82363304邮箱:kjjgyc@126.com

附件:1.哈尔滨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8日

附件1

哈尔滨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修改版)的通知》(国科发规〔2020〕254号)决策部署,加快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打造成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引擎,为“七大都市”建设贡献智慧力量,构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现结合科技部建设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下发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根据“十四五”规划,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分成两步走:

短期到2023年,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情况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达到100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600亿元,聚集企业超过2000家,搭建技术和孵化平台60家,培育高端人才800人,其中硕士500人,博士200人,副教授、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不低于100人。

中期到2025年,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寒地场景应用等领域深入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成为助推哈尔滨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情况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应用透明等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达到150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1000亿元,聚集企业超过3000家,搭建技术和孵化平台80家,培育高端人才1000人,其中硕士500人,博士300人,副教授、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不低于200人。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优势,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瞄准应用目标明确、有望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前沿核心技术,加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战略产品,提升产业引领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发展等基础理论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数学、经济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二)强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哈尔滨市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气候优势,建设绿色低成本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推进寒地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平台建设,规划设计服务能力具备面向全省、全国乃至东北亚提供定制化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和有效算力服务的能力,达到全面开放化平台的建设标准,成为东北亚地区一流的国家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全面提升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大数据处理能力,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算力支撑。

责任部门:市发改委

(三)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政策试验

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建设是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哈尔滨市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促进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的协调,加强政策储备,形成更加完备的政策体系;建立开源开放共享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生态环境。

1.构建省市校合作新机制,打造产学研转化新平台

通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发展潜力,为人工智能在各项领域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支持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布局。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企业与各高校展开校企合作,鼓励各方资本投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鼓励高校抢抓“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的有利时机,推进校企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

积极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和嵌入式国际智能大会为代表的科技技术产业交流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新机制的发展。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2.探索“带土移植”新合作,推动南北互动新发展

开拓深圳-哈尔滨的跨越合作,深哈产业园区跨越南北,哈尔滨联姻深圳,发挥“本土优势”,厚植“深圳基因”,探索“带土移植”模式,开展跨地区优势资源共享试验,促进两市之间人才、技术、成果和产业资源贯通。依托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深哈产业园、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数据中心和算法基础服务,以及基于园区5G及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围绕寒地无人驾驶技术、农业无人化种植、交通、能源、制造工厂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标准研制、新产品研发、试验验证、应用推广等工作,加速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撑平台。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松北区政府

3.完善一体化培育新机制,构建创业环境新生态

聚焦哈尔滨市人工智能产业及创新资源,围绕社会公共服务产品需求,搭建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征集遴选已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可在本地转移转化的重大人工智能创新成果,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计划,加快一批重大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全市公共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等目标产业,联合政府、龙头企业、孵化器等多方力量,共同谋划并举办创新创业赛事,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获奖项目将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并为其提供孵化服务、创业投资、空间载体等全方位配套服务。

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同时,实施“雏鹰、展翅”等培育计划,扶持科技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系统化发展。实施“瞪羚、独角兽”等培育计划,推动中型企业走向领军。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四)深化对外科技合作新模式

充分发挥哈尔滨市东北亚地区枢纽城市作用,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平台。围绕哈尔滨市人工智能优势技术储备、领先优势和技术需求,依托哈科会,举办国际人工智能科技合作论坛、研讨会、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专题技术对接洽谈会等各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合作品牌。

促进由哈尔滨、深圳、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四个地区协同建立的中俄两国四地联合创新中心的发展,以“阿斯图中俄智谷”项目为基础推动阿斯图中俄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引进俄罗斯优势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

依托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借助龙哈工业云平台,促进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通过与国内外展开密切协作,在项目组织、人才集聚、资源共享、多元化投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带动东北亚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五)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应用,开放“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和“寒地场景示范”三大主导场景应用示范,壮大我市特色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拉动信息产业发展,优化政务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先进的智慧城市标杆。

1.智慧生态农业示范

在哈尔滨及周边卫星城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围绕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基础,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示范推广。发展农作物智能种植灌溉及农产品储运智能监测技术,开发大规模农田作业的智能农机装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灾害预警、水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等智能监测保护体系建设,实现智能预警,预防生态灾害。在不断完善农业知识图谱基础上,通过精准农业种植和自主农机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向现代化无人农场建设挺进。并依托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开展技术示范。

(1)智能育种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选育稻米、玉米、大豆,研育寒地特色蔬菜,淡水虾、鲟鳇等淡水鱼类品种,实现智能、高效、定向培育新品种,丰富种质资源,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

(2)农业种植智能化

依托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工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害预警等管理,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土壤、环境远程智能监测。在现有智慧化种植管理平台基础之上,结合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生产种植,利用智能化设备远程控制、灾害预警,建设智能除草、灌溉、水肥一体化、大田作物精准作业系统,为保护黑土地资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智能监管

依托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技术,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多模态的监测方式,实现作物长势预测、病虫害监测评估以及精准变量打药和施肥,预防农业灾害,保证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4)智能农机系统

依托传感器、机器视觉、北斗导航等技术积累,推进“智慧农机”在大田作业中示范的进程,对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全流程进行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可实现农机的联合调度,打造多机协同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5)智能可信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

构建大豆、大米等农产品实时监控、质量管控的安全溯源平台。通过省内外市场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供需、物流等数据,实现智能化预测分析和服务,推进农业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构建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局

2.智能制造示范

“十四五”中指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明确两条路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哈尔滨是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人工智能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哈尔滨市重型装备等优势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与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工程。通过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开放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离散型和流程型产线的转型升级,为我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创造具有东北特色的应用范例。

(1)重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电站设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动力装备等高端重型装备的智能化技术升级。优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发展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诊断运维、预测性维护、数字孪生服务等新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研发设计、技术工艺、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深度融合,集聚创新链、协同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打造高端重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2)智慧工厂

基于现有基础,开发数据采集、远程、交互、计算机决策与边缘计算等技术模块,深化模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工厂(车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打造研发、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工厂各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一体化运作和智能化决策,树立生产制造高度智能化新标杆。

(3)智能机器人

依托机器人龙头企业和优质高校科研资源,推动建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产学研用创新平台。针对本地企业需求,突破复杂环境感知、自主作业、人机协作、群体协作等关键技术,推进精密减速器、人机合作手术机器人、炉前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把机器人产业向关键零部件、特种机器人领域转化,填补国内空白。

(4)工业互联网

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低成本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结合5G、AR/VR、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有影响力的5G+工业互联网+工业AI的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面向全国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赋能中心。

责任部门:市工信局

3.寒地场景示范

(1)智慧供暖示范

推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综合应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海量数据,协调开辟先行试点城区,构建具有寒地地区特色的智慧供热示范,最终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好落地、能操作的经验和方法。

一是供热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方面。依托智慧供热试点工作,开展供热一次网、换热站等基础设施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通热源、热网、换热站、单元楼等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互通、逻辑联动,以及供热过程可视化,使热负荷预测更为准确,进一步实现平衡供热,降低能耗。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供暖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源、网、站、用户”联动控制,采取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自动控制、相互协同、整体优化,达到供热系统智能运行、节能降耗、安全供热、惠及百姓的目标。组织相关院所、企业等单位及行业专家共同研究编制智慧供热技术标准,形成寒带地区智慧供暖的典型示范工程。

责任部门:市住建局

(2)智慧文化旅游示范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旅游、冰雪运动方面的融合应用,加快文旅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智慧文旅云平台、智慧冰雪运动系统和打造智慧冰壶馆项目。

一是智慧文旅云平台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应用,结合我市国际冰雪节、啤酒节等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与行业监管智能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景区。同时,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研发推广文化景点、旅游景区智能导览、线路规划等服务平台,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二是智慧冰雪运动系统方面。依托冰雪资源及冰雪运动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解决冰雪运动体验系统中的姿态控制、人机交互、分析决策等关键问题,以解决冰雪运动技术手段提升和深度大数据分析应用,以及课件式训练技术手段和运动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数据匮乏问题。

三是智慧训练场地方面。建设以数字冰壶馆为代表的训练场馆,开展冰雪运动数字技术与智能装备的研发,构建“体验、训练、人才选育”为一体的冰雪运动智能训练体系。举办全国各年龄段冰雪比赛,为赛事提供竞赛信息大数据服务,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

责任部门:市文旅局、市体育局

(3)寒带地区智能交通示范

围绕黑龙江省全面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定位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按照“突出核心枢纽功能、打造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交通网、连通周边国家”的总体思路,加快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构建智慧交通大脑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是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依托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基础,开发面向寒区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提升与安全性保障技术,补齐我国智能交通在寒带地区的技术短板,大力发展符合寒区特征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应用。

二是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围绕交通运输部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人工智能发展,我市将重点推动新一代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大力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区域之间客货运输服务信息共享、标准衔接,打造智能多式联运系统,积极培育“出行即服务(MaaS)”新模式,推动巡游出租车网约化,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最终构建“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是构建智慧交通大脑。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为目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要素数字化。推进公路、水路和客货运枢纽等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提高存量基础设施在线化水平,逐步将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布局重要节点的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推动公路、水路领域的重点路段、航段,以及隧道、桥梁、互通枢纽、船闸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让“哑设施”具备多维监测、智能管控及协同服务能力。

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4)智慧医疗示范

推动智能医疗影像、医疗机器人、智能手术、智能问答咨询与诊断等技术应用,建立快速精准人工智能诊疗新模式。依托医疗和医学科研资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针对地方病等寒带多发病种建立医疗大数据系统,推进智能远程医疗等项目的开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

一是在基因组科研大数据平台方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信息技术成果以及“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重点打造海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突破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瓶颈,开发建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平台,绘制中国人的“健康地图”。

二是在疫情防控智慧化平台方面。在本次疫情爆发过程中,哈尔滨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为传染源人员的筛查、追踪、控制、隔离以及对疫情发展的预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基础之上,利用AI图像分析辅助智慧疫情防控,实现对肺炎的精准鉴定诊断、标记和定量分析,针对发热门诊的AI传染病影像筛查加速新冠筛查和诊断,缩短发热门诊病人等候CT影像时间,降低院感风险和几率,健康惠民。

三是在智能医疗大数据系统方面。加快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医疗卫生资源等数据库。整合医疗影像、病历记录等数据资源,建立智能疾病分析和辅助诊疗系统。建设针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肿瘤等疾病的大数据智能监测系统,聚焦心脑血管,脑损伤、癫痫等寒地地区常见多发病种,突破一批智能防治关键技术。

四是在智能远程诊疗系统方面。支持远程诊疗设备的研发与产品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统一的多级远程医疗体系,以哈尔滨市级平台为枢纽,与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良好对接,建设高效的远程智能诊疗平台。

责任部门:市卫健委

(六)整合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空间布局

依托南岗区大学城、松北区深哈产业园智慧园区、平房区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区域,建设贯穿哈尔滨市南北主轴的人工智能示范带,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示范区,创新服务示范区和创新产业示范区,形成“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落地”的三维空间布局结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区域联动,成果贯通,循环发展”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示范区

充分发挥南岗区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沿线科技资源富集优势,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创新创业。统筹推进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沿线闲置楼宇场地资源,依托大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周边“10分钟创业生态圈”,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落地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双创”载体建设运营,探索与先进地区建立离岸孵化器,打造哈尔滨人工智能双创新地标。

责任部门:南岗区政府

2.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服务示范区

充分发挥哈尔滨新区、自贸区等区域叠加的政策优势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制度优势,依托深哈产业园1.53平方公里核心区先试先行,率先推进“5G网络+AI超算中心+场景应用”的智慧园区建设。针对寒地无人驾驶技术、寒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供中间环境试验服务,建设人工智能产业中试基地;与华为、哈工大联手建设鲲鹏生态产业基地,包括基于鲲鹏产业的生态创新中心、合作联盟、孵化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生态创新示范园区,打造以华为+深哈产业园+哈工大为中心的北方硅谷。

责任部门:松北区政府

3.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充分发挥平房区飞机、卫星、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优势,建立面向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协同制造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加快基础数据共享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开展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工程,推广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监测、远程诊断、在线管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应用服务,鼓励企业积极上云,从而提升高端制造生产能力,形成协同开放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新体系。

责任部门:平房区政府

4.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农业创新示范园区

依托五常、方正、延寿、双城等区、县(市)广袤、规范的农田资源,构建“AI+农业”深度融合场景示范应用,探索实现广袤无人农场智慧种植的新模式,打造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各相关区、县(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部、省、市、区(县)协同联动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积极争取国家对哈尔滨市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厅、市会商合作机制,省市联合协同支持哈市各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开放全省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吸引国内优势企业在我市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鼓励和支持我市有条件的区(县)布局人工智能示范园区等载体,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建设,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二)建立试验区建设责任体系

按照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的工作要求,构建“四个体系”确保试验区建设落实落靠。一是构建领导机制。成立由哈尔滨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市)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市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试验区建设任务的统筹推进、考核评价和督导问责等工作,同时筹备组建工作专班,负责项目征集、成果归集、辅助决策等日常推进工作。二是构建工作推进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并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围绕建设任务目标进行逐项分解细化、逐月规划部署、逐个验收销号,做到目标任务“清单化”、关键指标“表格化”、进度管理“台账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三是构建考核评价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统筹、组织、协调、推动作用,每月调度一次试验区建设推进情况,采取召开会议、调阅材料、约谈问询等形式,及时考核评价工作推进情况。四是构建督导问责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行工作提示、督办和约谈等工作机制,围绕科技部工作要求和省、市领导重要批示、重点工作任务监测质效、日常考评发现问题、工作时序临近等情况,根据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和质效,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督办推动。

(三)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建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政府数据开放步伐,搭建哈尔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哈尔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供暖、寒地智慧交通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四)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市科技局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适时出台人工智能产业若干支持政策。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引进与培育、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实践、人工智能多场景嵌入应用、人工智能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引进等方向提供政策支持,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提供资金及政策保障。

(五)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力度

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创业企业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逐步形成超大规模的基金。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性股权、知识产权贷款担保力度,扶持人工智能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尽快做大做强。

附件2

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意见,推进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针对制约我市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卡脖子”技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国内外,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对评审通过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二、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支持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按平台建设主体新购置研发设备总价的20%进行补助,单个平台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开源开放、协同共享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我市企业和校(所)提供有偿服务的,根据其年度服务实际收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运营费用补助。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三、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载体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人工智能企业培育载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新型研发机构的,按照实际投入10%,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补助。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园和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等产业载体建设,对科技协同能力、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增长极打造等方面形成显著示范效应,新入驻企业达到10家以上(每户入驻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且新入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较上一年度新增5亿元以上(不包含产业载体自身营业收入),按照新入驻企业当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1%,一次性给予产业载体最高3000万元资金奖励。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新成果新技术在我市率先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突出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教育、寒地场景示范(包括智慧供热、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征集人工智能行业示范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对入围的应用场景项目,给予示范项目投资主体(非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额30%,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等)

五、全力招引人工智能重大投资项目和头部企业。支持在我市投资建设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对符合我市相关产业政策的,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对特别重大的人工智能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市或者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的,在用地、厂房租金减免、固投补贴等方面实行“一企一策”政策支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六、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合作,对在哈成立中外联合创新中心或国际新型研发机构,符合条件的,按照实际投入5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补助。对中外联合创新中心引进外籍专家的,按照引进外籍专家实际工作经费的7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七、支持培育引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支持围绕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根据研发投入或经济贡献指标,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优先立项支持,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补助。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八、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金融支撑。充分发挥我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作用,以设立人工智能子基金或直接投资的方式,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以及初创期、成长期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我市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子基金,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成熟阶段企业投资支持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投资基金加大对投资规模较大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投资支持力度。鼓励我市科技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对具有较好发展态势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金融服务局)

九、支持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主持制定(修订)、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并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哈政规〔2021〕1号)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在哈企事业单位围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举办学术会议、产业论坛、创新创业赛事等各类高端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活动,按照活动实际支出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补助。支持组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增强产业组织能力,开展产业研究,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及行业交流。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十、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落实数据开放与保护相关政策,依法依规向人工智能企业开放重点领域数据信息。支持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中心、各有关单位)

符合本政策支持条件的事项,同时符合我市其他奖补和支持政策的,按照不重复支持的原则,由申报主体自愿选择申报。本政策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各项补助配套实施细则由相关责任部门另行制定。本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