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户增值 创共赢生态

汇聚龙信科云数字创新平台最新动态、热门内容

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时间:2023-04-19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阅读:481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进行部署和推进。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政策供给、融资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4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苗圩:发挥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主体作用

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深入人心。部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政府也已经积极行动,在实践中探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一大批面向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四方面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国家层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引领各地更好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强化供需对接、人才培养、融资支持、交流合作等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加强政策供给,提升政策普惠性。

提高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全国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平台的平台”,链接汇聚各类行业性、专业化、区域性的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汇总、分类评价、供需对接、资源共享、促进提升等功能,不断提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水平。

开展数字化服务商评价。建立数字化服务商的用户评价机制,对数字化服务商开展分级评价,推动服务供给质量提升,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建议在供给侧,对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服务的SaaS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鼓励软件厂商转型SaaS模式;在需求端,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使用SaaS服务,降低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务委员,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谌志华: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安全体系

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关键点,为此提两点建议:

构建自主安全、先进规范、稳定可靠的服务平台底座。安全体系构建要从基础入手,实现“关后门、堵漏洞”。在基础设施层面,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鼓励各级各类服务平台优先选择基于自主安全技术路线的基础软硬件和关键业务应用软件,确保底座的“内生安全”。在数据层面,从数据资产安全管控、数据安全审计、数据权限控制三方面建章立制,开展数据安全防护与治理。

基于安全底座,形成国家监管—骨干服务—生态协同的安全、多样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若干安全可信数字化服务平台样板,支持具有安全资质、业务中立性强的骨干企业提供平台运营服务及安全管理,重点对各类服务的安全合规性进行监督,鼓励数字服务商深入细分行业,围绕经营管理、研发研制、生产制造等数字化场景,提供安全多样的SaaS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形成低代码、低成本应用开发能力,打造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流通平台,探索数据确权、分配机制和新型交易模式,构建利益共生、价值共创、数据共享的商业生态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数据资产活力。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星莺: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建议从四方面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多层次数字化转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创新学科建设,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在学校设立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共同建设数字化转型实验、试验和实训场景,大力实施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定制型科班人才。

强化数字发展策源地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储备。在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域,利用其产业优势与科研院所资源,建设国家级数字技术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人力资源集训和服务集散基地,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才的集聚培养和高效供给。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借力高层次科创平台,组建数字化转型人才攻关团队或联合体。

完善数字化转型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制度。设立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人才专项,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在职培训。支持中小企业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数字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数字技能评价标准规范,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建立“智改数转”重点企业与行业人才改革示范基地,支持先行先试人才特殊调配、人才身份管理、激励分配机制等政策。

健全数字化转型人才服务数据资源网络。梳理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绘制紧缺人才图谱,反映人才分布流向,监测人才供求变化。建立数字化转型人才共享服务标准和体系,创新数字化转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以完善云服务生态为抓手

目前,我国云服务产业生态还不完善,建议强化主体落实、规划跟进和政策配套,着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云服务生态。

筑牢中小企业“向云转型”政策支撑。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在推动“双千兆”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小企业广泛覆盖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多样性的特征,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化软件“双培工程”,加快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特色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低代码服务平台,加大对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化软件(SaaS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支持。

建立各方充分参与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强化中小企业“向云转型”组织保障。以地级市和产业园区为政策实施主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服务,创立面向中小企业“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云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的云需求,加强云服务标准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内中小企业整体上云。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整合产业生态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向云转型”。

补齐云服务产业短板,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云服务技术供给。推动地方政府、云服务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云软件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协会商会、科研院所等组建形式多样、聚焦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联盟,着力解决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中面临的基础架构、平台和软件等方面“卡脖子”问题,促进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协同创新和服务扩散。同时,加强云服务安全评估体系建设,消除中小企业用云安全等方面的顾虑。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范文仲:加强企业数字资源开发管理

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将产生大量管理数据、生产数据、应用数据。为推动中小企业更好管理利用数据资源,做好数字化转型后半篇文章,建议:

加快建立企业数据资源报表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对管理类数据、生产类数据、应用类数据建立数字资产管理报表体系,设立主责部门和主责岗位,统一进行数据资源规划管理,并按照原始数据、统计数据、数据产品等不同形态维度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有条件的企业和地区可在统一的数据登记中心进行数字资产上链登记。

大力培育数字要素市场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创新技术,探索企业数据确权、加工、估值、交易、管理等价值挖掘路径。

创新探索数据资产确权交易模式。积极推动具备市场价值和流通条件的企业数据在统一的数字资产交易场所进行合规交易。其中权属较复杂的应用类数据,可建立客户数据授权信托平台,在客户授权前提下开展数据受托管理,并明确公平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针对高价值敏感数据,交易平台可以利用隐私加密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从而推动高价值数据进场交易。

审慎推进企业数字资源开发试点工作。优先选取数据资源丰富的国企或有一定数据治理能力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邀请会计、法律、评估等头部中介机构参与联合创新。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基础好的地区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爱力:打好数字公共服务设施“组合拳”

为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三点建议:

以“区域+行业”为重点,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引导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专业能力强的省份,牵头建设全国性行业级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平台运营及监督服务体系,引领形成区域性“蜂聚”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打造可信任高黏度的数字化生态,吸引更多有品质、有经验的数字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批量定制通用性产品,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数字化转型。

以“政府牵引+央企搭台+行业协同”为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云+网+应用”服务。建议引导央企国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化服务投入力度、牵头制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标准体系,通过上云用链推动供需协同,在细分行业提供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云+网+应用”服务。同时强化风险管控,尤其要防范“云+网+应用”模式集中化服务过程中的数据泄露、平台垄断等风险,减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顾虑。

更好发挥政府指挥棒作用,引领中小企业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以邮政快递行业场景为例,智能化无人化技术逐步成为标准配置。中小快递企业是物流网络的重要末梢,应加大政策奖补支持力度,鼓励其使用数字技术、参与数据流通,通过利益带动加强“自主转”意识;拓展转型融资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行业数字化标准体系,通过搭建“协助转”生态,指导邮政快递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深化协作带动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有活力,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统筹实施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的产业数字化,按照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思路,加强政策协同,引导链主和龙头企业发挥作用,以数字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促进产业质效倍增。建议:

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负责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政策合力。统筹数字化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筑牢数字底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加快实现数据要素产业化。优化融资环境,相关部门联合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专项等,精准帮扶上链中小企业解决数字化改造融资难问题。

建设产业链平台和生态圈。加强技术标准与战略架构设计相结合,支持第三方机构持续完善数字化产业标准体系。重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推动链主或平台企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加大对企业数字化升级的专项奖补力度,打通数字化转型链条,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协作。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转型路径指引,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推出转型成熟度模型,逐步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加大样板展示力度,提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模式。以产业创新云端场景供给加强企业间链接,让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产业链不断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挖掘数据价值增强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金融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建议按照要素金融化的内在逻辑,重点做好推进数据要素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不断提高数据资源的融资能力和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水平等三项工作。

推动数据要素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推动将数据要素纳入现代财务制度过程中,注重把数据要素财务化和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发展结合起来,以数据市场化交易产生的价值为锚,完善数据财务价值统计方法。尽快从国家层面明确数据资产财务核算制度,不断探索并完善数据要素财务化的制度和方法。尽快出台推动企业财务从电算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标准。

提高数据要素资源的融资能力。加快探索数据要素资产的动产抵押评估,制定评估标准,提高数据资产的融资能力。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信用等级和参与政府招标的加分条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贯通效应,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水平。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对数字企业估值方法的创新,全面推动数字企业价值重估。鼓励具有枢纽性并拥有海量数据的龙头国有企业加快对企业数据的开发运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数据源。鼓励证券界创设多元化、特色化的数字经济主题投资产品和指数产品,为企业数字化提供中长期资金来源。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府性基金,让企业数字化成为投资新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唐冬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的诉求

从实践看,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足、投入高,有坚定的信心;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慢、顾虑较多。去年,广东省佛山市税务部门推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税收指数,通过这个指数我分析了佛山市3800多家数字化转型企业,并深入走访解剖了30多家中小企业和行业协会,重点反映一下调研中企业的诉求。

政策普惠性不高。不少中小企业反映,现行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对企业营销和数字化投入要求较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政策,适当降低示范工厂、示范车间等扶持项目的奖励门槛,设立扶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府引导基金。

政策通达率不足。调研中,很多中小企业表示不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希望政府部门联合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服务商等到园区、到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政策宣传解读,在基层如镇、街设置中小企业专属服务岗或服务窗口。政府部门应把政策宣传的焦点对准企业家,依托行业商协会进行经常性培训。

政策行业适配性不够。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差别较大,政策的行业适配性不够精细,希望政府部门面向不同行业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增加政策的行业适配性;示范类项目应为各行业预留空间,打造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

公共服务平台缺乏。各地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普遍较缺乏,希望政府部门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严建文: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我从事30年制造业,接触了很多中小制造企业,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一是氛围。制造业需要成熟的工程技术队伍、有积累和传承的工艺能力以及深厚的工业制造技术,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缺软件。制造业需要底层的数字化建设、专业的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三是缺平台。制造业细分行业内缺乏共性技术研究平台,无法提供通用性技术支持。为此,建议:

在国家层面设立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咨询委员会,其下设立行业性的数字化咨询委员会,由行业专家、工程师为主组建,研究分析数字化转型要点、难点和痛点,引导全社会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务实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紧密结合,营造“沉下心来、小步快走”的社会风气和研究氛围。

组建国家级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借鉴成功经验,建设具有较完善治理与运营机制的国家级工业技术研究院或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多学科人才研究队伍,建立跨领域合作研发机制,助推关键领域数字化共性技术开发应用。

设立专项资金助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应贴近产业需求,以制造业数字化技术、制造与数字融合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为资助对象,支持工业技术研究院、大型制造企业牵头对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开展研究。

部委介绍情况及回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

工业和信息化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政策支持、服务支撑、路径引导三方面发力,推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试成一批,带起一片。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转型速度和深度还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和中小企业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从需求、供给两侧发力,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强化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是提升政策支持效能。一方面,抓好现有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制定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联合财政部继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二是提升服务支撑质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三是提升路径引导能力。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充分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推广“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模式。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企业、数字经济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对委员的建议作简要回应:

关于建设“平台的平台”,2019年我们建立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已链接3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政策汇聚、供需对接等服务。下一步,还将对服务商进行分类分级,供中小企业按需对接。

关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上云安全,我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下一步,将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加强对网络安全服务能力的评定和认证。

关于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我部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进行摸底,发布人才需求预测。下一步,将联合教育部,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引导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

关于数据要素市场,我部发布了33项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流通等领域国家标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登记数据资产;支持北京、上海、郑州等地成立数据交易机构。目前正在同步探索数据权属问题,并加快推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试点工作。

关于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部将坚持双向发力,在技术成熟过程中不断强化产业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持续推进技术成熟。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赵泽良: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势在必行,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安全问题、个人信息保护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央网信办协调推动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起草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力度。

针对各位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建议,下一步,打算从几方面服务保障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研究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或工作指南,并在下一步的实践基础上,适时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组织有实力、有信誉的网络安全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网络安全保障服务。

三是在每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中,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广大企业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意识。

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针对中小企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如个人数据盗窃、网络攻击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网络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春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面,我就委员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作简要回应。

一是关于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我们将持续健全相关政策,一方面,继续深入推动“上云用数赋智”,面向中小企业需求,引导数字化服务商开发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一站式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出台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文件,聚焦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痛点、难点问题,拿出具体支持举措,凝聚各方合力,加快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是关于强化数字化转型安全保障。我们将加大力度补齐安全短板,一方面,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提升关键软硬件产品国产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和协同处置等能力。

三是关于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我们将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推动产教融合,培育高端化、多层次、复合型数字化转型人才。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用人单位协同合作,提供数字化转型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数字技能。另外,全国很多地方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改革,效果显著。如陕西省西咸新区进行了科技三项制度改革,职务发明成果单列,职称评定“不以论文论英雄”,横向课题的结余资金可以作为成果转化的股本金收入,这些经验可以借鉴推广。

四是关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我委牵头起草并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也就是“数据二十条”,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构建“1+N”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先行先试,统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和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